



资讯详情
尽力≠尽心
【概要描述】
尽力≠尽心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企业发生设备事故,负责人积极组织人员抢修,没日没夜连轴转了好几天,却受到了集团领导的批评。企业负责人很委屈——接到消息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处理,两三天没合过眼,做到这个份上,怎么还要挨批评?集团领导却说,发生事故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尽最大可能挽回损失,你的确是尽力了;但是,为什么会发生这次事故,事故发生前有没有先兆,事故是否能够预防或避免,这些你平时考虑过多少?勤勤恳恳、忘我付出的精神值得肯定,但“尽力工作”并不等于“尽心工作”,做到了恪尽职守,也并不一定就真正担负起了应有的责任。
这位领导的话令人深思。
“尽力”和“尽心”,乍一看只有一字之差,但仔细想来,二者又有着很大的不同。“尽力”的人对待工作,大都是领导怎么安排就怎么做,依照指示和计划,不挑肥拣瘦,不打折扣,不出差错。多年来一直被推崇的“老黄牛”精神就是“尽力”的很好注脚:勤劳努力,不求回报,忠诚踏实,等等。应该说,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大家学习的优良品质,是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团队取得成绩的必要条件。而“尽心”的人对待工作,除了在实际行动上的尽力,更重要的是思想上有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对安排的事情,不仅按规矩完成,而且科学地、创新地、卓有成效地去完成。很明显,“尽力”和“尽心”,是对待工作的两种不同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当然也会带来不同的工作结果。“尽力”工作的员工,完成的是工作的“量”;“尽心”工作的员工,完成的是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俗话说,“苦干加巧干,才会不白干”。“尽力”的人就重在苦干,有时不免陷入蛮干、死干的框框,一味下死力气,用笨办法;“尽心”的人更多的是在巧干,会用心想事、用脑干事,既低头拉车,又抬头看路,把工作热情与求真务实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做事讲求思路、方法、技巧、策略,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去破解难题、化解矛盾,这样才能迅速打开工作局面,花较少的力气,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样说来,对工作“尽心”的人当然不会吝于“尽力”,而是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尽力”,多做事前事,少做无用功,让大家的力气真正用在实处。
在实际工作中,除了做好既定的工作,我们还经常会遇到之前都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只单纯讲“尽力”的人往往会因为已经“尽力而为”却没有成效,认为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解决问题而选择放弃;而“尽心”的人的选择却是积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积极寻求解决之道,争取各方资源来解决问题,不到最后一刻永不言弃,哪怕是最后通过努力没有最终解决问题或困难,但在这个积极探寻的过程中,思路和能力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为最终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尽心”的人往往也是对自己、对工作高要求的人,他们时时不忘提升,提升自己的工作标准,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能够不断在工作中找到进步的乐趣,从而持续保持高昂的工作激情;而只满足于“尽力”的人,许多时候会将心态停留在一个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的低级标准,往往会思维固化,安于现状,甚至会固步自封、拒绝改变,这种心态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显然是很不利的。
当今世界正处在急剧变革的时代,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主旋律。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企业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在行动上“尽力”的员工,更需要的是能在思想上有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的能“尽心”的员工。因为他们的责任心强、主动性强,不满足于现状,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漏洞,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会主动加强自我学习,善于向他人学习借鉴,善于反思和创新。这样的员工,不会被动地等待,而是会主动争取和创造,是能够带动团队越过激流险滩、实现高效发展的人。
所以,我们每一个员工,不妨静下心来把自己认认真真“整理”一下,定个位置,设个目标,琢磨一下怎么样配合公司的发展战略,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坚实,怎么样抓住机遇重新规划自己在公司的位置和发展路径,认真思考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如何进一步提高,以创新的思维、高标准高规格地开展工作,在高质量、高效率做好工作的同时提升个人的成长空间。从“尽力”进一步到“尽心”,不仅是员工的责任和态度,也是为人的境界和胸怀。(鸿 涛)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