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详情
中心塑管式电缆是这样诞生的
【概要描述】
中心塑管式电缆是这样诞生的
12月3日,星期天,晚上7点,电缆公司负责货物配送的盛高仓,在员工微信群里发了一个红包,群里面顿时热闹起来。原来电缆公司应客户要求在26天内完成设备改造、工艺设计,生产出的中心塑管式大对数数据电缆终于完成生产,顺利发货了。
将近一个月前,拿到客户的样品,其精细的工艺和设计让电缆公司的技术人员小小地震惊了一下——样品线外观极其圆整,护套表面没有一丝线缆绞合的纹路,里面的线对全部围绕中心塑管排列,呈标准的同心圆;每一对线的位置固定,一对反挨着一对,内层和外层分明,无任何错位跳股现象;屏蔽电缆还考虑了线对的临近效应,内层与外层的单线结构不同,色谱也有特殊的标记。这样的结构让大对数数据电缆的性能非常稳定,当然生产的要求也比较高。
面对客户的订单,电缆公司的员工却很发愁。因为按照目前的设备状况,无法达到生产的要求,如果放弃接单,损失的不仅是销售额,还有可能是客户和市场。经过慎重考虑,电缆公司总经理李金枝果断拍板,接下了订单,并制定了先改造设备,再组织生产的方案。
客户要求的交货期只有26天,时间非常紧张。李金枝从上海请来以为设备专家,一起来研究设备改造方案,电缆公司还先后两次派相关的技术、设备和生产人员去客户的工厂学习取经。两次学习,机修班长郭志坚都参加了,虽然他平日不声不响,但心里已经打好了“偷师”的主意。第一次出发前,就把电缆公司的闲置设备进行了全面了解,参观学习时,认真琢磨对方设备的构造和性能,进行对比,确定设备改造的可行性。第二次做进一步的确认与沟通,并测量了设备的相关数据,以确保改造后的精度。
经过紧凑、充分的论证之后,高登成缆机的改造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对车间的几位机修师傅,闲置机器的拆装比新机器的安装调试要累得多,一会儿机器故障,一会儿电器柜跳闸,一会儿又有零件出了问题,师傅们的神经随时接受着考验。
放线架改造和模具尺寸的确定是这次改造中最关键的环节。如果没有主动放线的张力控制,线对的排列很难做到不跳位,模具尺寸也要非常精准,这样才能达到定位和定型的效果。如果要购买主动放线架,时间和成本都是问题。最终电缆公司利用现有26头的被动放线架,进行张力控制和调节,使之尽可能均匀一致,并把闲置的绕线机利用起来,保证缆芯的圆整。
在试机的时候,问题暴露得更加明显,线对张力不匀跳位,线对滑出张力杆刮伤,停机后电缆不能有效止退导致对绞线松弛……一个个难题接踵而来。那几天,机修师傅们整天灰头土脸、满身油渍,前前后后忙个不停。经过多次的改进和试验,终于制作出了满意的小样。
11月21日,设备改造终于完成了,但距离客户要求的交货期已不到半个月。为了保证按时交货,电缆公司召开专题会议,部署交货前各部门的工作任务,由生产部按工期倒逼到每道工序,再根据工序安排,对人员进行调配。正式生产的第一天,电缆公司还邀请客户的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指导。
接下来的日子里,电缆公司全厂总动员,生产人员24小时倒班,管理人员晚上跟班,时刻关注生产进度,遇到突发情况随时顶岗。以前数字缆成缆岗位大都是一个人操控四五台机器,绞的是4对以下电缆,而改造后中心塑管式成缆岗位需要两个人同时操作,绞的是25对以上电缆,工作难度增加了,人手也明显紧张起来,车间里根据各工序的情况,随时调配人员,抢抓进度。为了保证机器的稳定运行,操作工们的眼睛时刻盯在机器上,一刻也不敢放松。这么高强度的工作,白天还好,夜班就十分难熬。为此,电缆公司准备了牛奶、点心,给夜班人员增加营养。
在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一盘一盘色彩鲜艳、圆整光亮的中心塑管式大对数数据电缆陆续走下了生产线,在约定交货的12月3日,这批产品按客户的要求全部生产包装完毕,准备交货。电缆公司员工紧绷了将近一个月的心,终于放松下来。
这次中心塑管式大对数数据电缆生产对电缆公司是一次艰巨的考验,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用坚持不懈、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实现了对客户的承诺。(卢超芳)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