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详情
旅蓉随记
【概要描述】
旅蓉随记
二、天府之国的水堰村庄
成都平原地势西高东低,俗称西部为“上风上水”,东部乃“下风下水”。为灌溉之便,依势蓄水,少则数十亩水面,大则几百亩汪洋,犹如颗颗明珠点缀在天府之国版图上,形成特有的水系分布。这些蓄水处不像东部那样叫“水库”,而皆称“堰”。如成华区的麻柳堰、柏树堰、双巴堰、钟家大堰等,龙泉驿区的南冲堰、过水堰、棺山堰、东方堰、林家大堰等,锦江区的石子堰、雄心堰、大观堰、黄坂堰、刘家大堰等。当然最出名的堰在青城山下岷江之上,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倡筑的都江堰,仍在忠心耿耿地为老百姓把关守口,现在的身份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江浙一带农村的村庄多有诸如王宅、章宅、横店、金店等名称。成都平原农村村名却异于江浙,多称“院子”“房子”。如城北的张家园子、谢家园子、朱家园子、黄家园子、年家园子等,城东的钟家老房子、严家房子、魏家房子、范家房子、冯家房子等,少量的称“老屋”,如邓家老屋、曾家老屋、卓家老屋、黄家老屋等。为什么这样取名呢?笔者分析是明末战乱后人口凋零,田园损毁,一片荒凉,清初实行“湖广填四川”的大迁徙,先民们先到先占,圈地立户,遂以家族或家庭为号,绵延后世,仍保留着“院子”“房子”“老屋”等称谓罢。
三、在成都看饮食文化
笔者颇留意成都的饮食文化,常感叹乱花入眼、妙不胜收,仅从店铺招牌字号来看,也觉多姿多彩,条件反射不绝矣。2014年7月,由四川省烹饪协会主办名为“炫出风采,食现梦想”的大型餐饮主题文化活动,评选出108家“金牌餐饮名店”。我归纳了一下,分类列出。
一是麻辣飘香火锅当先。如渝宗老火锅、蜀山火锅、廖老田火锅、三只耳火锅、鲜龙井南山火锅、印象独轮火锅、谈光头火锅、铜鼎香火锅、吴眼镜火锅、门巴石头火锅、大龙火锅、方向火锅、露天坝子老火锅、三顾源老牛杂火锅、矮冬瓜火锅、知青小火锅、炊二哥老火锅、李雪牛杂火锅等,标新立异,各具丰神。
其次鲜味扑鼻鱼味餐饮。如鱼游天下、一品堂鳝鱼、永久王鲶鱼、笑口鱼庄、唐记冷锅鱼、道拐香耗儿鱼、五河鱼庄、胖大姐鱼庄、麻辣港口肥肠鱼、鑫隆源岛鱼庄、乾丰耗儿鱼、滋滋烤鱼等,或虚或实,令人流涎。
还有异彩纷呈的他类饮食。如蔡小琴椒麻鸡、自贡飞虹盐帮菜、舒肘子、乐氏荤豆花、罗血旺土菜馆、大河坝黄辣丁、奋青80后热血串串、宋兔头、鹿味汤、一把骨、宋二姐土鸡馆、伟伟鸭脑壳、牛鼻子等,顾名思义,大致能看出哪种食品,也足以引人神往了。
令笔者最可乐的是成电花园附近新开一火锅店——革命火锅。门口对联新颖,上联是“习大大说革命要靠群众路线”,下联是“毛爷爷说不吃辣不会革命”。门口设两鼓形广告牌,一称“平津战役”,一称“百团大战”。店内及门墙上张贴多幅广告画,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面容很憔悴,一脸旧社会”,“同志们辛苦了,明天发工资”,“生容易,活容易,生活就是不容易”,“只要锄头挥得好,不怕墙角挖不倒”,“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剩饭剩菜,浪费血汗”等,说其无厘头也可,煽情招客也可,总之另具一格。金华的餐饮还算可以,但与成都比较,文化层面上差之大矣。(北山樵夫)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