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详情
剿灭劣Ⅴ类水 浙江将“五水共治”进行到底
【概要描述】
剿灭劣Ⅴ类水 浙江将“五水共治”进行到底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当天上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剿灭劣V类水誓师大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在会上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坚决干净彻底地剿灭劣Ⅴ类水,坚决打赢劣Ⅴ类水剿灭战,坚定不移将“五水共治”推向纵深,以实际行动打造美丽中国的浙江样板。
坚持全覆盖高标准
根据省委明确提出的要求,今年全省要全面消除劣Ⅴ类水。打好劣Ⅴ类水剿灭战,首先要打赢全省33个劣Ⅴ类水质断面剿灭战,并溯流而上、长驱直入,把“剿灭战”纵深推向小溪小沟,全面提升水质。省控和市控断面,是剿灭劣Ⅴ类水的重中之重,要作为“消劣”的突破口,率先打通、优先打通。目前,省控劣Ⅴ类水质断面已减至6个;市控劣Ⅴ类水质断面已减至27个,70%分布在温州、台州平原河网。要让百姓感受到水质的变化,不能只追求断面上消灭劣Ⅴ类水,更要实现全境剿灭劣Ⅴ类水的目标,也就是所有水体必须消灭劣Ⅴ类水。
作为“五水共治”的“标志性战场”,剿灭劣Ⅴ类水只是基本要求和底线目标。根据这一要求,已消灭劣Ⅴ类水的地区,不仅要做好巩固文章,更要做好提升文章。全面提升水质,不能松弛和马虎,重点要抓住“截、清、治、修”四个环节,实现从污水控源、污水处理、污泥清理到水体修复,全过程、全系统、全方位的治理。
深入推进六大工程
2016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劣Ⅴ类水剿灭行动方案》。按照这一方案,我省以提高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消劣“六大工程”。
截污纳管工程。全面加强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建设,切实提高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和达标排放率,全力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水平。加强城镇排水与污水收集管网的日常养护,着力解决污水管网渗漏、破损、错接、混接等突出问题。加强现有雨污合流管网的分流改造,开展居住小区阳台排水管等的改造,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进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加强港口码头船舶污染物收集和处理等设施建设。
河道清淤工程。针对淤泥成分、水域特点等因素的差异,科学合理选用清淤方式;鼓励选用生态环保的清淤方式,实现生态清淤、淤泥脱水、垃圾分离、余水循环处理的一体化、流程化,提高清淤科学化水平。逐步建立轮疏工作机制,实现河湖库塘淤疏动态平衡。
工业整治工程。严格按照培育一批示范企业、集聚一批小散企业、消减一批危重企业的思路和重点行业整治提升标准,深入推进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大力开展酸洗、砂洗等地方特色重点行业整治提升,以及对水环境影响较大的落后企业、加工点、作坊的专项整治。深化“腾笼换鸟”,以无证经营、无安全保障、无合法场所、无环保措施等“四无”企业(作坊)为重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集中治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工业集聚区水污染,到2017年底,所有工业集聚区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严格实行重污染行业重金属和高浓度难降解废水的预处理和分质处理,推行重点行业明管化输送废水,加强企业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强化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加强水循环利用,提高用水效率。
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工程。严格执行禁限养区制度,进一步提升保留养殖场污染防治的精细化、标准化水平。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确保建制村生活垃圾集中有效收集处置,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排放口整治工程。加强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核,依法规范入河排污口设置。全面公布依法依规设置的入河排污口名单信息,建立入河排污口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清理非法设置、设置不合理、经整治后仍无法达标排放的排污口。对偷设、私设的排污口、暗管,一律封堵;对污水直排口,一律就近纳管或采取临时截污措施;对雨污混排口,一律限期整改。
生态配水与修复工程。按照引得进、流得动、排得出的要求,增强水体流动性,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构建良好的水生态系统。打通断头河,逐步恢复坑塘、河湖、湿地等各类水体的自然连通。充分考虑基本生态用水需求,维持一定的水面率以及河流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的合理水位,维护河湖生态健康。(文章来源于网络)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