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详情
三句半 夸夸尖峰精神
【概要描述】
三句半 夸夸尖峰精神
演出单位:尖峰通信电缆公司
各位同事大家好,
上来说段三句半,
不管说得好不好,
都别跑!
今天是个好日子,
兄弟姐妹在一起,
四面八方齐欢聚,
喜庆!
尖峰创业六十载,
回顾历史展未来,
憧憬明天信心满,
我热爱!
电缆行业市场难,
一路走来步履艰,
艰苦奋斗齐协力,
勇敢!
每天晨会来报到,
各部门把工作报,
再来一曲抓钱舞,
精神好!
电缆业务求发展,
专业民用扎营盘,
代工项目稳中升,
大干!
生产部门热情高,
付出汗水可不少,
每逢月底翻报表,
新高!
质量管理一条线,
各个岗位齐并肩,
有了规矩成方圆,
向前!
综合管理搭平台,
热情周到是关键,
做人做事记心间,
历练!
今年公司形势好,
众人拾柴火焰高,
订单任务有保证,
热闹!
电缆只是一牛毛,
水泥医药不得了,
各行各业齐并进,
我骄傲!
团结奋斗大发展,
求实创新稳步走,
尖峰精神扬光大,
成功!
后面节目比较多,
咱在这儿别啰嗦,
就剩最后一句话,
啥?
(合)
祝尖峰繁荣昌盛,
实现百年梦想!
乐在其中
看到微信群里发出的演出照片,突然感觉我在舞台上的表情好僵硬,明显十分紧张。的确,当时不知怎的,嗓子突然被堵住似的,发不出声音来,心中时时念叨着台词,生怕忘记,生怕影响了同伴们的发挥,即使平时已经背得很熟,即使是自己编写的台词,还是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排练之初,我主动挑起了大梁,挑起了三句半创作、编排的担子。三句半是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看似简单,但对句式、字数、韵脚都有要求。为了尽早迈过台词撰写这道关,我花了三个晚上的时间不断修改,有时睡下以后突然脑洞大开,赶紧起床把灵感记下,生怕第二天忘了。不过总的说来,由于没什么经验,最终的台词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三句半的道具主要是鼓、小镲、大镲和锣。我把四种乐器分配给包括自己在内的四个演员,定下各自的节奏,然后相互配合。有位同事的节奏感不是很好,不是快半拍,就是慢半拍。为了锻炼她的节奏感,我建议她在每天晨会跳晨舞时努力找准舞曲的拍子,有时也会用拍手或跺脚的方法锻炼打节拍。渐渐地,她的节奏感明显有了提升,我们“小乐队”的乐曲听起来也更加和谐了。
我写的台词不长,只有13段,但要背得滚瓜烂熟,还得下苦功夫,因为这是表演节目的基础,决不能出差错。一位同伴把台词录在手机里,每天在上下班的厂车中念念有词,那股认真劲着实令人佩服!
但是,即使词背熟了,刚开始配合的时候,还是经常有“卡壳”的现象,经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奈傻笑。只要听到有不理想的地方,我们立马停下来点明注意事项,反复练习之后再到下一个环节。等到节目已成雏形时,马上录个视频,回到家慢慢琢磨。表情、节奏、肢体语言……一个个细节就在不断琢磨、修改之中明确下来。
回顾两个多月的排练过程,我曾为一句台词的不恰当而伤脑筋,曾为节奏的不和谐而费尽心思,曾为动作的不饱满而绞尽脑汁,曾为服装造型等舞台效果的不完美而苦思冥想……听着似苦,但更充满着充实与快乐。一个好的节目离不开团队共同的努力,更离不开给我们舞台的领导和同事,我们愿在尖峰这个大舞台上展示更精彩丰富的完美人生!(钱芳)
我参与,我热爱
听到大家对晚会的赞扬,作为一名演员,我倍感自豪。这是我第一次上台演出,演出在台前,努力在幕后,也深深体会到排练节目、组织演出不容易,但也有很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公司组织文艺汇演的通知下达后,富有艺术气质的钱芳责无旁贷地担起了重任。她选定了三句半这个表演形式,自己编写台词,挑选演员,准备道具,寻找演出服装,安排排练时间,事无巨细,一一落实。第一次排练之前,我恰好出差,她给我下任务,出差期间要背熟台词,我乖乖地照办。但回来合练时,我发现自己的节奏明显有问题,打镲的节奏简直是瞎捣乱。为此没少挨批评。为此,回家的路上我一路哼哼,努力让自己融入节奏。
起初排练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念错台词,打乱节奏,走错步伐,甚至会笑场,同样的错误屡屡出现。我们在练习中不断改进动作和语言,一遍遍练习每一个细节,让它们慢慢变成了习惯。因为节目要敲锣打鼓,上班时间会影响工作,只能选择下班后排练,锣鼓声经常引得值班的门卫大叔来访,也吸引了加班的同事观摩,我们趁机请同事帮忙拍下录像,由“钱导”仔细观摩,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微信详细传达给每一个人。有一次,健康公司的总经理陈代友也循声而来,被我们逮着机会,请他指导了一下。
演出成功,大家都很开心,也会更加热爱这个集体,我想所有参加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吧。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局外人;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动,只能看到别人成功!尖峰是个大舞台,我参与,我热爱!(卢超芳)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