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详情
企业“进化论”
【概要描述】
企业“进化论”
据说在远古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并没有长颈鹿。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低处的食物少了,鹿们很努力地伸长脖子去吃高处的树叶,其中脖子较长的那些更容易吃到树林高处的嫩叶,更容易提前发现敌情躲过伤害,于是天长日久,脖子越长的鹿越容易生存下来,短脖子的鹿日渐消失。
这个“据说”有点像段子,不一定符合长颈鹿这个非洲特有物种真实的繁衍史,但其中包含的道理却与达尔文《进化论》中“适者生存”的观点非常合拍。其实,不仅是长颈鹿,目前世界上的所有物种之所以存在,必然有其自身的内在优势;那些消失的物种,不能适应外部环境肯定是主要因素之一。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这是生物进化的不二准则。
生物界的原理很单纯很残酷,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又何尝不是如此?产业的更替,行业的洗牌,企业的诞生和消失与生物界的自然淘汰何其相似。在当今时代,在市场这个特殊的生态环境里,“自然灾害”和“人为影响”远比生物界复杂、剧烈得多,企业要想在这些起伏变化中找到机会,唯有顺应时代和市场的需求,走“适者生存”的发展道路。
或许有人会说,许多企业也在不断调整、不断变化,可还是没有扛住市场的冲击,这又该怎么解释?其实,生物的进化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例子。曾经统治地球千万年的恐龙家族,也是从单细胞动物不断进化而来的,当气候剧变时,它们因为不能适应环境而迅速消亡,变成了博物馆里的化石。在其之后,一群弱小的猴子从树上来到地上,从四肢攀爬变成直立行走,从使用现成的石头、木棒到有意识地制造工具,最终从猛兽的食物蜕变成为万物的灵长。在市场中消失的企业,当然不都是拒绝“进化”的,但其“进化”的方向,“进化”的速度,“进化”的方式,都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进化”成果。换言之,“进化”是生命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但能否达成“生存发展”这个目标,还要通过“适者生存”这道关口的最终检验。
物种的最终存在与否,并不是它们在生物链上所处的位置、种群规模的大小、实力的强弱就能完全决定的。在企业界,也不乏规模小却一直风生水起、垄断巨头却一朝分崩离析的例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必然是他们自身的“进化”与时代、市场的契合度。市场风水轮流转,能一直不被潮水淹没的,只有那些不断寻求改变和自我“进化”,最终确立同行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时代与市场环境中的“适者”的企业。无论是企业还是团队,如果被外部环境拒之门外,又何谈“改变世界”“创造时代”?
生物通过不断进化实现物种的繁衍,企业通过不断“进化”实现长久的生存发展,在企业这个小的“生态圈”里,作为构成企业的“分子”,我们的每一名员工,又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鸿 涛)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