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
Welcome To 浙江尖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给我们致电或留言哦!
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一饼中秋
这是描述信息
资讯分类

资讯详情

一饼中秋

【概要描述】

一饼中秋

【概要描述】

  • 分类:2018-25总第764期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9-21 00:00
  • 访问量:
详情

一饼中秋

这个时节,这个标题,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家伙肯定是要怀旧了。为了不落入这俗套,就先讲一个笑话吧:有小偷半夜钻进食品厂仓库行窃,被巡查的厂长发现了。小偷仓皇逃跑,厂长顺手从货架上拿了一块棉花糖扔过去,把小偷砸了一个跟头。厂长得意地说:“知道厉害了吧?你再跑我就扔月饼了哦。”

当然,这笑话也是有些年纪的了。

小时候,月饼是个挺稀罕的吃食,毕竟中秋节一年只有那么一回,这种只在中秋节出现的东西自然更加招人惦记。家在农场,月饼也是团部加工厂的作品,大而且沉,烤得淡黄或焦黄,内容则是始终如一的伍仁。和前几年网上曾经折腾出无数段子的“伍仁大魔王”相比,那时的伍仁明显要朴实憨厚得多,不光有整粒的花生,运气好还会偶遇大块的冰糖,够小屁孩们咂摸老半天。还有最为神奇的青红丝,细细长长,有韧劲儿,有古怪的甜味,拽出来一点一点嚼,硬是吃不出到底是啥,如果啃完了整个月饼都没有发现一根,足以让人心生遗憾。因为这种莫名其妙的思维定式,若干年后得知那其实是染了色的桔子皮和冬瓜干的时候,还着实鄙视了自己一番。

是的,啃。那年头吃月饼,不能用如今包装盒里配套的塑料小刀“切”,也不能轻描淡写地“咬”,只能卯足了劲儿慢慢“啃”——因为稀罕,总舍不得马上吃;因为油少,稍多放几天就会干硬到敲击有声落地砸坑的程度,牙口差点的一口下去只能留个白印,往往是半块月饼“啃”完,腮帮子累得口舌生津。大胡子苏东坡所谓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饼如月是有了,“酥”和“饴”是啥东西当真体会不到。所以,老笑话里那位厂长说的其实并不可笑,而是赤裸裸的人身威胁。

曾经有很多年,以为月饼只有那么一种模样,长大后读了点书,才知道有京苏广滇之分,但仍然想当然地以为顶多是馅料、口味的地域差异。第一次看见苏式月饼的时候,不由得大大惊讶了一下——这种四处掉渣的玩艺儿也是月饼?然而,掉渣的月饼毕竟还是个“饼”,大名鼎鼎的京式月饼“自来红”“自来白”,就硬生生长成馒头的模样,再一次把脑海里的固有概念刷新,让人不禁瞎琢磨,这俩货别是月饼家派去卧底的吧?经历了这些铺垫,再看到烤包子一样的云南月饼,那叫一个淡定!

不过,不管啥地方啥模样,有一点非常一致,就是一到八月十六,月饼们就会从商店货架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这让人非常不能理解。同样是节令食品的粽子,一年到头都能在早点摊上遇见;冬至为了保护耳朵而发明的饺子,更是无论早晚想吃就能吃,为啥就给月饼不一样的待遇?况且,人的心理原本是很奇怪的,对触手可及的食物的兴趣,远远没有对那些看不到吃不到的兴趣大。中秋节前个把月,花样各异的月饼们扎堆登场,看着那些大红大绿的包装就让人有了心障,胃口自然也欠奉。至于其他十一个月,想吃也没地方找去。所以,商家们节前加班生产节后粉碎喂猪的行为,实在是……唉!

和其它节令食品一样,月饼的来历也有许多说法,流传最广的当属“八月十五杀鞑子”。当年读《倚天屠龙记》,看到明教教众聚众吃饼的桥段,还小小地振奋了一下。当然,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月饼的历史肯定要比中土明教来得悠久。有专家考证,唐朝时皇帝就有给新科进士发饼的惯例;南宋时终于出现了“月饼”这个特定名词;到了明朝,月饼和中秋节正式联姻,“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西湖游览志余》),作为节令食品的地位最终确立。不过,在八月十五这个一年里月亮最大最圆的时候吃饼的习俗,则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时候,那时的凡人百姓会在这一天以饼饵祭祀月神。可见这小小一只饼,也是有点身份背景的呢。

于是胡思乱想起来——月神,那不就是嫦娥么?先民们用月饼祭月神,难道是美丽的嫦娥姐姐喜欢这一口?如此说来,商家们节后处理月饼的方式,应该是充分考虑了二师兄的感受,倒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咧。

真相,原来就是这么简单!(鸿  涛)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文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浙江尖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金华市婺江东路88号
电话:0579-82326868
传真:0579-82324666
map
版权所有@浙江尖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