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详情
干工作得学会“没事找事”
【概要描述】
干工作得学会“没事找事”
曾经听到有人抱怨,和某某同年进厂,在同一个班组同一个岗位,结果一年年干下来,人家都当上大领导了,自己还是个一线小工人。对此,那位“大领导”回答得很简单:“这是因为当年你们打牌闲聊的时候我在看书学习。”空闲的时候找事做,改变了他的人生际遇。
类似的例子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公司两次选拔出的后备人才,之所以能从大批同学历、同岗位的员工中脱颖而出,凭借的当然是个人能力。但能力从哪里来?当然是从实践中来,要靠不断地做事,甚至是做一些看似不应该做的工作,不断锻炼,不断提高,最终才与同伴们拉开差距,成为上级关注的焦点。
《功夫熊猫》中有一句台词:如果你只做份内之事,那么你永远都不会有进步。虽然这部电影是喜剧动画片,但这句话里却蕴含着大智慧。
我们经常会听到来自新人的一些抱怨:师傅太不放心我们,有事也不让我们干,导致我们位置很尴尬;公司对新人不够重视,没给我们安排足够的工作量,没有足够的锻炼空间……等等。“老人”们的说辞则是:我手头的工作都已经做完了,又不是不愿意多做,问题是领导又没安排给我啊;那个事情明明是别人的责任范围,我来做恐怕不大合适吧……等等。这些“理由”乍一看似乎挺有道理,推敲起来就有点似是而非。闲,是每个员工都经历过的阶段,不同只在于,有的人闲得无所事事,有的人闲得很充实。为什么呢?并不是摆在眼前的工作才算“事”,也不是领导安排了的事情才是“事”,企业的行业特性、发展方向、业务构成,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都是会影响到职业成长的重要因素。没有积累,就没有视野和眼界,超越他人的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即使能做、该做的事情就摆在眼前也不一定能发觉,又怎么去证明自己、追求成功?所以说,“没事找事”也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能让自己快速成长、引人注目的能力。而被动地等待师傅来指挥、领导来安排,不但会错过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还会失去同伴们对你的信心和耐心。
学会“没事找事”,主动参与工作,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思考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主动承担责任,主动承担份外之事……在这种自我驱动下的主动工作,不仅是快速成长发展的途径,也能让人从单调枯燥的工作中不断找到新鲜感。而能够帮企业解决问题、主动承担责任的员工,恰恰是管理者最喜欢、最关注的。
许多家长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众多的兴趣班提高班把小孩和家长一起“压迫”得喘不过气来。当年轻人走上岗位,和同龄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时候,如果缺乏“没事找事”的自觉和能力,恐怕也还是会输的。(亦言)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