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详情
往事追忆
【概要描述】
往事追忆
■ 秋滨制药厂 汪海滨
日月如梭,屈指算来,进入尖峰已有20余年。那还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国有企业改制的深入,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国企员工都面临着人生的抉择。当时可供选择的就业方案比较多,我选择了尖峰集团,因为那时的尖峰是金华市本级唯一一家上市企业,是很多年轻人梦寐以求向往进入的。履历递交上去后不久,我顺利接到了上班的通知。当时心情非常激动,感觉从此又有了奋斗的平台和依靠。
到尖峰上班后不久,我被分配到医药发展公司筹建组,从事接收自天津医工院转让的“特可新”消毒剂项目。那几年,因为国家基建项目宏观调控,水泥行业不景气,集团公司做出进军医药行业的战略部署,“特可新”是尖峰医药发展公司第一个项目,其中的意义可想而知。有幸成为尖峰医药项目第一批工作者,我们都很兴奋,也感到肩上担子和责任的重大。
当时项目组的人员基本上都是外调进入的,有来自兰溪市的机关干部皇甫笑生、工艺工程师郑颖华,设备工程师王有林、原染化厂总工黄朝云和杨小娟,还有北大毕业的李成祥等等。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尖峰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通过团队和自己的努力使项目早日投产出效益,为尖峰的多元发展做出贡献。这些曾经的同事有的已经退休,有的已经离开尖峰,对他们的记忆随着时间推移已逐渐模糊,但那些一起工作的往事却还历历在目。
那段时间,项目组同仁按照分工,不分白天黑夜努力工作。我也和大家一样,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经对天津医工院提交的小试方案和设计图进行认真研读和计算后,根据以往的工作积累,重新优化设计了项目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和设备平、立面布置图,按反应步骤、操作单元对工艺设备进行了立体布置,合理利用厂房空间,设备操作维修、生产控制也更为方便可靠。
试生产期间的工作更是千头万绪,除了调试机器,还要组织原辅料、制订工艺规程、开展员工培训、试生产方案准备等等,大伙忙得不亦乐乎。最让人忧心的是,项目涉及甲苯、氯苯、正已烷、乙醇、乙酸等许多种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当时生产工艺中的氢化还原、重氮化反应现在已经被国家安监部门判定为危险生产工艺,防火防爆要求特别高。我们的操作工大多数是水泥厂调入的,对化工生产缺乏了解,虽然此前进行了严格的培训考核,但他们对危险化学品没有感性认识,工作中经常有马虎大意、随意操作的现象,以至于发生了几次小的安全生产事故和未遂事故。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通过加强岗位巡检和隐患排查,加强安全教育培和考核,尤其是通过严格执行动火、检维修等作业许可制度,加大对“三违”的检查和考核力度,预防了更大事故的发生。回想那段日子,正是我们践行“团结奋斗、求实创新、立志冒尖、永攀高峰”的尖峰精神,才能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完成项目设计、设备安装和试生产。
虽然由于市场变化和管理要求提高,“特可新”后来停产了,但是我们尖峰医药产业的发展步伐没有停止。与迪耳药业合资成立的迪耳药业江南厂,产品“舒嘉青”畅销大江南北;兼并金华生化制药厂,注册成立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从此迈入良性发展轨道。随着原尖峰药业江南厂头孢粉针制剂车间和固体制剂车间和秋滨制药厂先后建成投产,阿奇霉素、加替沙星、力斯得、帕罗西汀、头孢甲肟等新产品接连面世,2014年更是建成了与国际同行接轨的金西厂。企业一天比一天壮大,技术、设备越来越先进,效益也越来越好。我作为一个见证了尖峰药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历程的参与者,目睹了为此一路拼搏的历任领导和同事,也分享到了企业发展带来的成果和喜悦。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企业发展了,我们个人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有企业的员工都努力了,企业才能发展。个人就是一粒种子,企业就是肥沃的土地,种子只有埋入肥沃的土地,才有可能茁壮成长。
往事如烟,岁月如歌。在尖峰创业60周年之际,回想这些往事,为自己当初决定来尖峰而深感欣慰,为自己是一名尖峰人而自豪!滴水恩涌泉报,一米恩千斗还。感谢尖峰给我们这样一个发展的平台,感谢带领我们一路前行的尖峰领导团队。作为一个老员工,我将努力站好最后一班岗。更希望尖峰的年轻科技工作者,珍惜企业提供的发展平台,以尖峰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开拓创新,为创造美好的百年尖峰而努力奋斗!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